[第一次的相遇-原來這就是憂鬱症]

9. 慢慢來,時好時壞的恢復期

接下來2~3個月的日子有如雲霄飛車一般,有時狀況好的就像憂鬱症從來沒發生過一般,但下一秒又莫名的盪到谷底,腦中隨時充斥著"怎麼走比較不會造成別人困擾。"的想法。不過比起一直處於甚麼都做不了,又絕望又沒有任何生命力的重鬱期,雲霄飛車般的恢復期簡直就讓人難以捉摸又莫名其妙。不過哪怕是只有半天的時光可以脫離憂鬱的感受,也該鼓勵自己一下,並提醒自己絕對是在恢復的過程中。通常在這個時期,也會比較有能量幫助自己,或是重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。所以我會覺得這段時間非常關鍵,且更需要花心思去察覺當下的狀態,在有能量的時候做可以產生正向回饋的行為,在失去能量時容許、接納現狀並等待它過去。而我所謂的正向回饋的行為,就是"凡是長期或短期能幫助自己回歸平靜的一切行動。"這些行動不見得一定要是多麼困難或是多麼"正向"的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,像對我而言,短期的正向回饋行為可能是:煮飯、整理/打掃家裡、寫日記、出門寄包裹、拉胡琴、出門散步、回覆訊息等等較短期、可日常執行的行動。有時可能可以做很多,有時我可能一天有60%的時間是在床上掙扎著凝聚做一件簡單事情的能量,然後最後一整天就只完成"洗衣服"這件事情。這些行為雖然看似沒辦法解決任何腦中糾結的問題,但是因為他們執行起來相較簡單,所以可以讓我有動能去脫離最嚴重的重鬱期。因為在重鬱期,我總是不停把現況的自己跟平時或最有能量的自己比,或是跟身邊正積極過著每一天的他人相比,所以就會覺得萬分挫敗,覺得自己很糟,看不到任何希望。也因為期望跟現實的差距太大,而更加陷入憂鬱與絕望的情緒。但就跟騎腳踏車起步最難的道理一樣,從零到有的靜摩擦力總是最大,當有些許能量推自己一把,即使只是下床刷刷牙,也會立刻轉換成阻力沒這麼大的動摩擦力,接著也比較有機會開始幫助自己。而當自己完成這些事情,雖然從常人眼中看似簡單到不行,但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,所以多少都會累積一些些成就感,進而成為一個正向的自我勉勵循環。而且憂鬱時的我,時常會覺得自己對家人是一個累贅,沒有任何貢獻,所以至少做些簡單的家事,也會讓我比較心安一點。(好像自己還是有一點存在價值的感覺= =")當時因為是第一次經歷,所以每次情緒比較平靜一段時間,我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好起來了,於是便焦急著想趕快步上原來的軌道。(其實不只是第一次,甚至是現在我也是這樣的急(嘆))所以往往會輕忽說,我還是有可能會隨時出現盪到谷底的情緒。回頭看我當時的日記,某天上午可能做了一堆事情,日記充滿了自我鼓勵與安慰的話語,甚至計畫了一堆未來要做的事。結果下午的日記卻是在對不起全世界,覺得上午的自己很可笑,或更戲劇化的是一封寫給父母的遺囑。有時候可能連三天平靜,連三天憂鬱,有時候可能是一個禮拜平靜,一天憂鬱。不只是我自己,父母也常常會感到莫名期秒與無可奈何。這時候比起無止盡的絕望感,有時候會覺得"要好起來好像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",但偏偏就是還好不起來,所以不論是患者或是陪伴者,都會因為這個轉變而備感無力,真的是非常辛苦。有時候這個轉變是沒有任何原由的,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想到一件事,聽到一句話,或任何微小的刺激。畢竟如同前面所形容,憂鬱症時期的我很像被扒了殼的蝸牛,異常的脆弱與敏感,那怕只是一粒沙子掉在身上,都有可能讓我窒息。不過無論如何,這段日子都不該因為覺得自己好起來了,就又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或輕忽憂鬱症的症狀。我最喜歡的一個幽默喇嘛Ajahn Brahm時常說一句話"This too shall pass."不管是快樂的、抑或是悲傷的,都一定會過去,沒有任何事情是永恆不變的。這句話我甚至刻成了一個手環,隨時帶在自己身上,提醒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,而即使好起來了,也接受隨時都可能會再盪下去。

大一時,我除了上一篇所述的藥物治療、心理諮商、張老師等等,另一個陪我度過這段時光的,就是閱讀。我借了各種跟"憂鬱症"扯得上邊的書,無論是"憂鬱症照護完全手冊"這種只有理論沒有溫度的書,或是"晚安,憂鬱"這種真的看了會覺得非常非常憂鬱的書,只要書名有"憂"或有"鬱",我都拿來啃食,試圖在其中找到一點點自己的影子。不過這七八年來,我發現有越來越多人分享自己的身心疾病經歷,大一當時搜尋,覺得相關訊息真的頗有限,而且很多都過於理論或遙遠。但這次再搜尋的時候,發現有越來越多資源,也多了更多憂鬱症患者寫的書。不過比較偏"憂鬱症Q&A"這種書,其實都還落於非常表面的資訊,除了讓完全不理解憂鬱症的人能稍微了解這是一種疾病之外,其實幫助並不大。而有些患者寫的文章,雖然常常都讓我感同身受,看到某些文字或話語都會顫抖地落淚,好像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但看著看著也隨之越來越憂鬱。我大一時摘錄了很多心有戚戚焉的文字,像是從"說是憂鬱,太輕鬆"中有"心裡一陣陣的自責,剝損著我原有的自我價值感,覺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讓我極度沮喪。""心理轉折的種種譬喻我完全能懂,無奈的是知易行難,沒有力量將自己快速撈起來。"所以我才會希望能把自己的經歷,用幽默/詼諧的方式寫出來,也著重在分享自己康復的過程,希望讓看的人是覺得有同感的、有幫助的、有希望的,或甚至是有趣的。能讓人笑中帶淚的讀著,我就很開心了。

除了閱讀之外,我覺得寫出來也有很大的幫助。即使不是那種可以寫出文謅謅美麗語句的人,光是用像我這樣的簡單毫無美感可言的敘述句,就是一種很大的抒發!寫出來的好處多多:1. 一種情緒的抒發 2. 藉由把腦袋中的想法整理成語句的過程,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 3. 有時很難跟別人解釋自己現在的心境時,就丟一張紙給他,請自己看 4. 若頻繁記錄自己的狀況,長遠來看可以找到一些軌跡,對於在諮商或是自我療癒的過程都很有幫助 5. 我發現這次決定寫出來,並公開分享這個部落格後最大的好處就是,時常逼不得已必須跟別人解釋自己的消失是因為憂鬱症,但講完憂鬱症三個字,換來的大概會是三種反應。A. 蛤!?妳怎麼可能? B. .......(沉默)那啥? C. 喔我告訴妳,我身邊好多這種案例,我很了解。反正就是容易鑽牛角尖、想太多了,要多出去走走多運動就會好啦!(這種話真的很像一根一根箭刺在身上,如此無法辯解但又毫無幫助)相較以前我只能乾笑的哈哈哈哈哈帶過,我現在有另一個選擇就是留一句"欲知詳情,請看http://depressedmom.pixnet.net/blog"倒是省了不少不知怎麼說明的煩惱,哈哈。大一時我除了每天用文字記錄之外,也會用我那還停留在國小等級的美術細胞,畫一些當時的心境來抒發。這時候才了解到藝術療育的力量,有時一幅畫所能描繪的感受,可以比一本300頁的書更來得深刻與貼切。不過文字跟繪畫的過程,也不總是如此美好,常常會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在鬼打牆,回過頭看每天的日記都在自責自責自責,或是為了同一個小問題打圈圈。以一個閱讀者的角度來看,有時會察覺這些糾結有多麼偏離事實,有時會發現原來自己這麼痛苦,有時候也會覺得有點可笑或是更加迷惘,但至少能讓當事者轉換一個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病情,而不是一直陷在其中。

另外我會做的事情,就是把自己在恢復期可以做、或是想做的事情列出來。例如:

1. 抄經兩遍

2. 拉胡琴一首

3. 整理冰箱

4. 掃廁所

5. 去Homebox買噴漆

....

都是一些很簡單很簡單,毫無壓力的事情。當自己有一點點能量時,就看一下,挑一件事情開始做,做完就把它劃掉。(劃掉的感覺真的很舒爽)不過千萬別列一些一看就讓人備感壓力的事情,不然可能馬上就先退避三舍了。像我就曾經列,"出一本書",然後每天看著他在紙上劃不掉,真的是非常的自找碴!!!

總之就我這四次的經驗來看,我的憂鬱症經歷可以分為四個時期:1. 忍耐期 2. 重鬱期 3. 恢復期 4. 共處期,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因應之道。

1. 忍耐期:這個時期的我通常都非常忙碌,過著充滿挑戰性與變化的日子。像大一的忍耐期,就是在每天上課、參加社團和系上活動、夜衝夜遊、周末常坐車到外縣市找朋友中度過的。開始有了莫名的不快樂與壓力,但我都覺得生活沒遇到甚麼大事,完全都是自己給的壓力,所以就會不斷想找出根源或開始自我責怪。開始察覺狀況怪怪的,但因初期跟一般的情緒低落很像,所以覺得或許只是暫時的低潮,撐過去或解決當下的問題即可。逐漸進入念頭又敏感又負面,開始忍耐並告訴自己這次千萬要撐住,並過一段可以用"勉強撐著"的時日,然後就在某個時刻崩潰,無法繼續面對生活並完全自我封閉。面對這個時期,我每次都覺得一定要試著紓壓並撐著,拜託這次千萬不能再被打敗,也會趕快告知醫師並暫時加強藥物,或找身邊的人傾訴,但最後的結果都還是會崩潰。所以究竟要怎麼度過這個時期,我現在也還沒有找到一個好方法。

2. 重鬱期:重鬱期有時跟忍耐期是重疊的,有時是在忍耐期過後的一陣子發生。通常都會維持2~3個星期完全無法正常生活的日子,每分每秒都沉浸在痛苦的憂鬱浪潮,睡也睡不著,飯也吃不下,因擔憂或焦慮而不停發抖,覺得自己很糟糕而不停哭。一天就在床上、椅子上、或瑟縮在地板上度過,有如行屍走肉般的絕望。因為逃避的人事物而自責不已,覺得自己這種失能的狀況失敗到了極點,好像一輩子都會如此一般。面對這個時期,真的千萬不能急,也不要覺得一定要立刻好起來或做任何事。我常常會一直想要讓自己趕快好起來,或明明知道有哪些行為可以讓自己進入正面循環而好起來,但又因為自己沒做或做不到而自責或自我厭惡,覺得都是自己讓自己陷入惡性迴圈的。如果回過頭讓我給重鬱期的自己一個建議的話,我會告訴自己"慢慢來,不要急。每天能活著就很好了,過一陣子時間會治癒妳,讓妳有力量開始自我療癒的。"果斷降低壓力源,接納自己的狀態就是如此,並相信不會永遠一直下去,就這麼簡單,但對於重鬱期的患者,已經難如登天了。

3. 恢復期:這段時間大概2~3個月不等,如同前面所述,真的很像在坐雲霄飛車。從原本頓失自信和活力的狀態,一步一步重拾破裂的心的碎片,慢慢找回生活的步調和快樂的感覺。這時的關鍵就是要察覺當下的狀態,能做盡量做,不能做就放自己一馬。也千萬千萬不要急著要好起來。

4. 共處期:這段時間我是定義在,已經幾乎恢復80%的能量,有自信回到學校或去工作,但剛回到軌道還是有點生疏,有點不太自在,有點害怕。不過因為已經幾乎好了,我會更積極著鼓勵自己嘗試原本不敢做的事情,或在有點退縮的時候推自己一把。以前的我,可能會把這個時間定義叫完全康復期,或是正常期。但現在的我發現,憂鬱症會是我一輩子的老伴,自從他的第一次發生以後,很多以前不曾出現的想法或念頭,其實都隨時跟著我。只是有時他大到壓垮了我全部,有時他小到我叫他閉嘴就能安靜。我若一直否定他的存在,依然只擁抱正面、積極、開朗、樂觀的那個我,而不去接受憂憂的我,那我就永遠沒辦法愛真正的自己。

另外也分享我在大一恢復期一開始所畫的一張圖,當時我的心情也是突然盪到谷底,覺得非常的絕望。小熊熊感覺是象徵著我一直緊緊抓著的希望,結果連他都掉下去了。不過後來一定是有人把它撿起來還給了我,不然也不會有現在的我了:)

95369.jpg

[番外-1]

我老媽昨天Line給我的一段話,謝謝母親大人一直以來的接受與陪伴。雖然我自己也常用"判若兩人"來形容平時與憂鬱症的我,但現在想想,其實他一直都是我的一部分,只是有時是顯性的,有時是隱性的。也是因為我有這個特質和經驗,才會有這個和大家所喜愛的自己。

「我有個女兒,他有兩面。我知道,不管他在那一面,他都很愛我。當他在A面時,很有能力充滿計劃目標,有時不太耐煩、不太擅表達情感。當他在B面時敏感脆弱焦慮,非常敞開內心。我雖可接受同理,但並不了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。看了他寫的故事後,一窺那辛苦掙扎、複雜的情感,原本擔心的心情減少了。因為我看到一個成熟覺察、分析、整理的老靈魂在那層痛苦的底下進化。那個力量讓我既感動又驚豔。親愛的女兒,不管你在哪一面,我都永遠愛你。」

我也愛妳,老媽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憂憂的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