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第一次的相遇-原來這就是憂鬱症]

3. 腦袋中的鑽牛角尖

在接續上一篇我在家裡崩潰,不停地吶喊"我到底怎麼了?"之前,想先補充說明一下我腦袋到底都在想些甚麼。

其實發病的理由也很難判斷是有確切原因還是莫名其妙產生,不過當我大一開始鑽牛角尖時,確實大部分的念頭都是圍繞著"人際關係"這件事情。雖然我總在人群中,也交到很多好朋友,跟老朋友們也都維繫著感情,但我在大一下學期開始,一直覺得自己"人緣很差"。理性的來看待,我絕對不是最Popular的人,但跟"人緣差"應該也扯不上邊。因為想找出這個感覺究竟是事實還是想法,我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死胡同的與他人比較,於是乎,我經常產生"羨慕別人""自己好差""不如人"的感受。從來不曾有這些想法的我,第一次覺得自己好醜惡,對於羨慕與忌妒的情緒排斥與厭惡到了極點。不過究竟是這樣的想法導致憂鬱症發生,還是因為已有了憂鬱症的傾向而加深這些想法,就跟雞生蛋、蛋生雞的原理一樣,沒有標準答案的。過去的我因為無法接受這些負面想法,最終從一個小念頭擴散到全面的自我否定;現在的我雖然還是有崩潰的時候,但也學會了更多技巧,去接受和擁抱自己的負面與脆弱。

另外,上一篇有提到我的諮商經驗都很差,但在不停放棄嘗試後,現在遇到了一位我非常信任也很有默契的心理師,並維持了1年多的固定諮商。我覺得就跟藥物一樣,諮商不是憂鬱症的解藥,但他是一個可以增強抵抗力的維他命。所以,請不要因為幾次失敗的諮商經驗就放棄,或許對你有幫助的那個人就在下一個轉角。因為之後應該會常提到他,就用瞇眼睛老師來稱呼我現在的心理師吧!雖然我是工作後才找到他,但很巧的,他現在也是我母校的兼任心理師。所以對於我大一時遇到的感受,他說有統計證實,這是50%大一新生都有的現象。因為從社會結構來看,高中前的人際互動與大學相差很大,只是有人會"外歸因"到環境,有人會"內歸因"到自身,而我恰恰好就是個"內歸因"的冠軍選手,所以才會產生這麼多自責。

 

4. 求診歷程

無法去上學的那個禮拜一,我老媽就問我說"妳知道甚麼是憂鬱症嗎?還是我先帶妳去身心科看看?"記得這句話對我是一個晴天霹靂,也是我第一次如此正式的聽到"憂鬱症"這三個字。但不瞞各位,其實過去我對憂鬱症也有很大的誤解與偏見,所以我的第一反應是"不可能。"就跟我過去對會去諮商中心的人的印象一樣,憂鬱症是那些會自殘、會自殺、有精神疾病、怪怪的、家庭失和或是被霸凌排擠的人才獨有的。但因為太痛苦了,各種能讓自己好起來的機會我都不放過,所以我就鼓起勇氣,在老媽與好友的陪伴下來到了我的第一間身心科診所。我一直以為進入診所後,映入眼簾的會是一片混亂或各種high翻天尖叫的人們,但實際上就跟去一般診所得情景一模一樣。我不停地觀察著每個等候的病人,想著,這個如此正常的人為什麼會在這?他有甚麼故事?他們會不會發現我的異樣?會不會遇到認識的人....進入診間,我顫抖的敘述了我的症狀,記得講不到10句,醫師就盯著電腦螢幕說,"妳這就是中度憂鬱症,吃藥跟多運動,不要想就好了。下禮拜回診,下一個~"留下腦袋已經轉得夠煩,但又增加了更多困惑的我。

拿了藥但我並未服用,一來是我老爸當時很反對憂鬱藥物,二來我覺得這種心理的問題,吃藥怎麼可能有幫助。過幾天,我決定改到大醫院的精神科求診。因事隔已久,我已遺忘細節,依稀記得是一位很有耐性的女醫師。但因大醫院光是等候就非常久,對於出門就要醞釀好幾個小時,出了門就跟吸血鬼見光死一樣,只想快點逃回家的我而言,實在無法負荷,所以還是決定尋求可以出門、看醫師、拿藥、閃人這種快狠準的診所。

第三間轉而求中醫,印象是慘絕人寰...中醫師訓了我一頓,說"妳這就是想太多啊,多找點事情做,太閒才會得憂鬱症。"當下的我真的超想翻桌甩他個兩巴掌,但因當時我已處於極度自卑跟失去信心,所以只能一直哭加上謝謝再聯絡。

不過就跟尋找一位有緣諮商師是需要時間跟耐性的道理一樣,我的第四間診所,就遇到了我此生的貴人醫師。從大一到現在,我已經維持了8年固定看診的日子,而這位醫師一直以來都非常有耐性跟細心。第一、他是第一個讓我覺得真正關心病人的醫師;第二、對於所有的疑問,他都會耐心回答;第三、他講話非常平靜。第三點特別說明一下,憂鬱時期的我,真的很怕跟很high或情緒亢奮的人相處,可能因為跟自身情緒反差太大,會讓我特別難受有關吧。雖然這間診所有時要等待許久,因醫師有時與病人一聊就是1小時,但我認為十分值得。總之,我開始定期回診並乖乖服藥,有抗憂鬱、抗焦慮、以及安眠藥。雖然我對於心理問題用藥物解決充滿懷疑,但人在絕望中,真的是叫我喝符水我也喝了。不過這過程也與老爸討論了許久,因為從老爸的觀點來看,憂鬱藥物是藥廠為了賺錢而製造的世紀大謊言,加上很多人分享,憂鬱藥物會導致自殺機率升高,且又諸多副作用。不過以我現在的觀點來看,其實不用排斥服用藥物,因憂鬱症除了心理因素外,其實跟腦中內分泌失衡是有很大的關連。藥物是一個推手,他可以先幫助治療已經失衡的內分泌,讓一個只能躺在床上的重鬱患者有能量做點甚麼,再去改善心理或生活上遇到的問題。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憂鬱藥物提高自殺率的說法,因為當處於重鬱,真的是連自殺的力氣都沒有了...不過我認為,解鈴還需繫鈴人,透過藥物幫助自己更有能量後,還是需要尋找其他保健的方式幫助自己,不能全然的依靠藥物。

5. 休學

因為第四間精神科醫師也會出現很多次,我就稱他為微笑醫師好了。他總是提醒我"生病的時候不要做出重大決定。"但因為沒辦法去學校,跟父母討論後,還是決定要休學。其實這個決定算是做得非常艱難但又毫無退路,因為我真的真的很不想這樣做,也知道休學並不會讓我好起來,可能還會產生更多問題與痛苦,但我也必須接受現況,我現階段真的沒辦法去學校了。我常在想,我如果再堅持一下,或是逼自己撐著,是不是會比較好?但這個問題到現在,應該也還是沒有一個答案。決定休學後,情況開始惡化。我必須請老母到學校幫忙辦理手續、跟系主任解釋、還有到宿舍收拾東西。我覺得自己丟臉與失敗到一個不行,19歲了, 竟然沒辦法自己打理這些輕而易舉的事情。而且突然的從校園消失,我開始接收到很多同學和朋友們的關心,除了身邊要好朋友知道我的狀況,其他人我實在不知該如何解釋,所以只能一直擺著。加上發病前,我參加了很多活動,也只好請好友幫忙與承辦解釋我之後的缺席。我的人生第一次脫離跑道,各種情緒排山道海而來,我覺得我確確實實是個失敗者。我一直都是個滿在乎別人眼光的人,但此時這個情緒更加被放大了100倍。最常聽到的就是"不要想就好啦!妳就是太在乎別人眼光了。"我覺得憂鬱症時所會產生的負面想法,其實不見得是病發時才會產生,而是我本來就有這些想法或傾向,只是程度相差甚大。常常有人在探討心情低落與憂鬱症的差異,兩者相像但完全是不同的本質。我覺得這感覺就像,平時每個月女生都會有生理期疼痛,但都在可忍受範圍,或是休息個一天就好了。而有人曾形容,生產時的陣痛就像是生理期的疼痛一般,但請放大個1000倍。不過應該不會有人白目到對產婦說"熱敷一下、吃個巧克力就好了"吧!兩者是完全不同的。在這我分享一個形容得非常貼切的文章13 Graphs Anyone Who's Ever Been Depressed Will Understandhttp://www.buzzfeed.com/annaborges/depression-101-yo?utm_term=.vlrrwgwlko#.uoz64X4NLg

其中第13點是我覺得病友們要堅信的, "You are way stronger than you believe." 

休學對我而言像是一個汙點,我覺得這是一個因為懦弱而選擇的逃避,但身邊的家人與朋友都告訴我"我覺得妳很勇敢、堅強。"雖然我還是會覺得自己很脆弱,但每次好起來後的我回想,都覺得憂鬱症患者在病發時,每天要面對這些負面想法與症狀,還要面對自我責怪與厭惡,再加上社會背負的期望與眼光,光是維持著生活就很不容易了。所以也請妳/你給自己點鼓勵與掌聲,我們已經很努力了。

(待續,我發現打得比我想像的還多,看來會是一條漫長之路了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憂憂的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